一位“高糖”博士的自救历程
2021年单位例行体检,我空腹血糖竟达7.8,旁边还附有醒目的红色上升箭头,其余指标也多徘徊于临界值,紧逼上限。领报告单时,医生指出,我腹部赘肉过多,需要警惕“三高”,尤其要预防糖尿病,并告诫我减少应酬、饮食清淡、勤于锻炼。体检前一晚,我还与朋友烧烤啤酒,自以为脾胃强健,血糖只是微微超标而已,家族又无糖尿病史,箭头对我来说不过是无足轻重的小标记。医生所提的大腹便便,我感觉有些夸大其词,中年男人,腹有“富态”正是成熟的标配。至于高血压虽是家族遗传,在药物控制下一直平稳。如今衣食无忧,如果没有“三高”沾身,在男人间的话题交流中,都能被晾在一边。
由于我的大意轻敌,疾病开始悄无声息地侵入我的五脏六腑。二○二一年元旦,我参加了一场大学校友的小型聚会。其间,汪小明博士,一位出身中医世家的985高校生化专业博士,也是我的挚友。饭前时分,我和小明一同去洗手间,完厕后,小明将我拽到一旁,面色凝重地对我说:“老哥,我看你尿液的颜色深黄,泡沫经久不散,这是肾脏严重受损的现象,你明天务必去医院查一下尿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
小明言辞恳切,我对他的专业素养深信不疑,他的话引起我高度重视。近来,我的身体确实不正常,白日里茶水不断,却难解干渴。每逢夜晚睡觉,频繁起来小解五六次之多。餐餐饱腹,却在两三个月内,体重骤减二十多斤,饥饿感也不同往常,饭后时间不长,假如不立刻补充点零食,即刻就会头昏目眩,恶心阵阵,双腿绵软,连站的力气都没有。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像我一样的“小镇做题家”,怀揣梦想,单枪匹马地来到大城市打拼,没背景、没资源、没资金,只顾埋头工作,以图在这个城市立足。然而,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身体健康。当我发现身体出现问题时,基本已经是重症糖尿病肾炎的末期了。医生告诉我,像我这样的重症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胰岛素抵抗,虽然表面上血糖很高,但实际上细胞却根本吸收不到营养。这种情况下,患者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变成低血糖。高血糖患者短时间内不会有生命危险,但低血糖患者如果不立刻补充食物,瞬间就能夺人性命!医生说这番话的时候,眼睛朝我瞟了瞟,看得我后背凉风嗖嗖的。回想起那一刻,我不禁暗自庆幸自己命大。如果不是小明及时提醒,我恐怕早就一头栽倒在哪里,我的肉身现在也许早就化成一缕青烟了。
我看似体格富态强健,实则外强中干,内里就像纸糊的一样、脆弱不堪。2022年3月,正值新冠疫情严峻时期,省中医院肾病科床位极度紧张,幸得同学相助,我才得以顺利入住。入院后,主治医生迅速为我开具了全面的人体生化检测单。检测结果令人震惊:肌酐、尿酸、甘油三酯、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以及转氨酶和胆红素等多项指标均远高于正常值上限,报告单上满是刺眼的红色小箭头。医生神情严肃,指着体检报告郑重警告,我的内分泌系统已全面紊乱,肾功能严重受损,必须积极配合治疗,否则,不久后将是尿毒症,面临透析,病情若还不可控,甚至需要进行肾脏移植手术。
拿到检测报告,听到医生对我身体的鉴定话语,我的精神防线瞬间崩塌,陷入了极度的惶恐与不安之中。深夜,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思绪翻涌。我三十出头完成博士学业,随后入职一家交通行业事业单位。凭借科研能力,被上级看中,肩负起主持创办某研究中心的重任,作为研发中心的常务负责人,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工作节奏紧凑,精神高度紧张,工作起来如拼命三郎般全身心投入。加班成为生活的常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我深耕专业领域,凭借务实肯干的职业态度在国内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全国各地同行主动邀请我上门做技术指导的单位很多,免不了许多应酬。在中国这个讲究人情的社会中,关起门来搞科研是很难有出路的,人家把你当重量级专家,邀请你参与行业科技项目评审,来了之后盛情款待,既是看重你,也是结交人脉的大好机会。我性格敦厚、不善推辞,常因席间的敬酒礼节陷入"你来我往"的应酬循环。成年累月的觥筹交错,脾胃超负荷运转,造成身体如今局面!
除此之外,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打乒乓球成为我唯一的放松方式。运动后酣畅淋漓地出汗,本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好事。然而,我争强好胜,渴望在每一场对决中胜出。为了能在休息间隙迅速恢复体力、提振精神,我开始频繁饮用功能性饮料,且饮用量惊人,每次打球至少要消耗两瓶以上。这些饮料在打球时确实能带来短暂的兴奋感,让我在球场上保持良好状态。但随着时间推移,我不仅对其产生了依赖,更将饮用功能性饮料变成了自己难以戒除的习惯。无论是日常通勤、还是出差前往全国各地,我的包里总是习惯性地塞上几瓶。经过粗略估算,每周打两次乒乓球,要消耗四瓶饮料,再加上工作期间为了提神醒脑饮用的部分,一年下来,我消耗的功能性甜饮数量高达两三百瓶。深入了解后我才发现,这类饮料不仅含有激素和防腐剂,偶尔饮用或许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伤害,但像我这般毫无节制的饮用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每一瓶饮料都如同慢性毒药,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我的健康。
我所入住的三甲医院有一套对付一般肾病的解决方案,尤其针对肾脏的肌酐值,他们有自研的特效药,用了不到两个星期,我的肌酐值就降到了正常水平。可令人头疼的是,我的血压,低压一百二十,高压一百九十,我的血压经常在这个高位乱窜,床头病历上整日被医生备注“极高危高血压”,换了多少种高血压丸剂都没有用,为防止我脑出血,护士半夜都要来给我测几次血压。我的大脑整天处于混沌和眩晕状态,在病区走廊里,经常走着走着,头脑就像宕机停转一样,猛地一下会出现短暂空白。
我的空腹血糖值经常是20mmol/L左右,餐后血糖经常超过30mmol/L,因超出常规检测范围,护士仅能记录为“检测值超限”,医生都不知道我身体最高血糖的准确数据!为了我的血糖数值能及早恢复正常,医生也是下了不少功夫,他们不停地更换降血糖的丸剂,就是不见明显疗效,最后,他们不得不采用大剂量胰岛素,用量一天达到了100个单位,早晚各注射50个单位,血糖值才勉强降到10左右。虽说我的血糖值降了不少,但胰岛素对我副作用特别大,恶心、心悸感很强烈,基本上无食欲。就这么强行治疗了一个月左右,因为天天吃不下饭,人瘦得只剩皮包骨头,晚上睡觉盖多少被子都感觉手脚寒凉刺骨。我深深体会,胰岛素对我而言,极可能是一种降糖不利命的药物,我内心开始强烈抵制打胰岛素的降糖方案。
最难受的是,虽说肌酐和尿酸值都正常了,可住院的时候糖尿病肾病又把痛风给勾出来了。吃了非布司他、布洛芬这些药,一点用都没有。白天跟病友聊聊天、打打岔,还能分散点注意力,疼得也轻些。可一到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这痛风的疼就跟被放大镜加倍放大了似的,我疼得在床上直打滚,在病房里鬼哭狼叫。最后实在没招了,主治医生让护士给我打了止疼针。这止疼针效果果真名副其实,一打进去,疼立马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可惜一针就只能管三天,药效一过,疼痛又如鬼附身。打了两周后,我怎么求医生,他都不给开止疼针了。医生跟我最后说了实话,这止疼针其实是激素,虽说能暂时止疼,可会严重伤害肾正常功能,痛风疼起来没药治,只能自己硬扛。我听了心里拔凉拔凉的!
主治医师把我叫进会诊室的那一刻,命运的齿轮开始疯狂转动。“博士,你的肾脏彻底罢工了,血液中简单的毒素都代谢不了,药物根本不管用,这就是尿毒症。”当他建议我做血液透析维持生命时,我的心瞬间坠入了万丈冰窟。
住院部走廊尽头的重症肾病患者的血液透析室,它就斜对着我的病房。我曾亲眼看见一位老人还在透析的时候,监护仪上跳动的曲线,突然变成了刺耳的悲鸣。病友们用枯槁的手指颤抖着指向重症室,声音里满是急切与担忧:“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用机器来透析!一旦让机器接管你的身体,人就彻底废了,每周都得按时来医院,靠冰冷的设备吊着命。”
病友们描述的画面太可怕了!干渴到冒烟的喉咙,再也不能畅快地大口喝水,每次透析完,恶心、失眠、头痛轮番上阵!更要命的是,那些救命的机器,随时可能变成夺命的恶魔!有人撑着透析了十年,活得像具没有灵魂的躯壳,有人只坚持了一两年,器官就在透析中彻底衰竭!每当站在门外,听到别人在透析时机器发出轻微的嗡鸣声,我感觉自己的未来被关进了透明的牢笼,所有的快乐都被抽得一干二净,只剩下机械的呼吸和味同嚼蜡的饭菜!这哪里是延续生命,分明是一场极其清醒、漫长的残喘待终!回头想想自己这半辈子,一直在忙着挣票子、买房子、谋位子、养孩子,忙得自己晕头转向、人仰马翻,啥都考虑到了,唯独没想到照顾好自己赖以生存的身体,我才四十出头,人生快乐的权利已经走到尽头,我实在是心有不甘!
人在面临最为艰难的困境时,往往会迸发出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勇气与决心,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出院自治。我分析了自己的特长,这辈子到目前没别的本事,最擅长的事情就是读书、学习、做实验!中医理论对我来说是个陌生的学术领域,但潜意识告诉我,我能把它啃下来,剩下来的事情,无非就是以自己身体作为实验对象,不停地调整药方,看看自己的身体的反应,这是我在读书期间的最拿手的事情,先固定一个参数,不停地变化药的种类和量的大小,看最终变化结果,选择药的种类!
另外,发生在我家的两件医疗大事,也让我坚定了出院自救的决心!几年前,我得了一种罕见的怪病——头痛病,疼的时候天崩地塌,就像有人拿大砍刀在我头上不停地劈,疼的感觉让我死的心都有,想想都心有余悸,历经两三年,找了省内诸多名医,用尽了科学的方法还是不见好转,最后还是靠中医的几味草药解决了我的头痛问题。还有一件事发生在二十多年前,父亲确诊了癌症送进医院后,听信了不少人的建议,用了当时医院最为先进设备和方法,结果,父亲是步伐稳健的走进医院,却在半年不到的时间内撒手人寰!
为此,我还打电话征求了同学小明的意见,他沉默了老半天,跟我说,现在你的病情,医院最靠谱的办法就是透析,纯中医治肾病,理论上能行,但没啥实际数据支撑。如果非要试中医,就只能自学,拿自己当小白鼠试药,没别的办法。最后他还说,这么大的事儿,只能自己拿主意,别人担不起这责任。
在面对疾病的重大抉择时,我坚持自救,于是有了拒绝透析、决定出院自治的一幕,而这一决定,让医生当场惊得目瞪口呆。起初,医生坚决不同意我的决定,甚至情急之下把电话打给了我单位的领导。电话里,他语气急切地说道:“这个博士不仅身体出问题,大脑也不正常了,要是不接受治疗,一个博士就此丢了性命,太可惜了!”
单位对此事十分重视,领导亲自上门来找我谈话。考虑到防止疫情在病区内扩散,谈话地点选在了病区大门附近,我们两人隔着栅栏,仿佛一道无形的屏障,隔开了两种不同的观念。领导满脸关切,善意满满地劝我:“不要胡思乱想,安心接受治疗,治病这么专业的事情一定要交给专业的医生来做!”
我没有当场反驳,领导的话听起来绝对合理,也是大家普遍的共识。共识是经验,但不一定绝对正确。在我的坚持下,医生在出院小结上备注了“患者有所好转,自己主动要求出院”的意见。我没有丝毫犹豫地签了名,办理了出院手续。
出院后,关于“博士患了绝症缠身且精神错乱”的流言如同春日柳絮,在单位的走廊里悄悄飘飞。有人隔着玻璃窗对我指指点点,有人在电梯间压低声音议论,更有人带着怜悯的眼神递来“想开点”的劝慰。面对这些或好奇或同情的目光,我总是报以淡淡一笑。谣言从来只生长在怀疑与误解的土壤里,当一个人真正触摸过生死的边界,便不会再被他人舌尖上的风雨淋湿心境。
2022年底,我拖着病体出院,恰逢有疫情特殊政策,像我们这种科研岗非必要可以居家办公。那段日子里,科技的力量真切地照进了我的生活。通过互联网,我有幸认识了李可、倪海厦、张至顺、张锡纯等中医领域的“大咖”。在接下来的半年里,工作之余,我沉下心来,一头扎进了中医经典的海洋。从《中医基础理论》到反复重点钻研《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医宗金鉴》等中医经典著作,我在古代医神们的著作中,感受着中华医学的深厚底蕴。说来也奇妙,每当翻开这些书籍,我的心便会变得平静如水,书中的内容似乎一读就懂,我完全沉浸在中医的世界里。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得出了一个深刻的结论:万物皆可为药。除了少数有毒的草药外,绝大多数纯植物作为中草药其实是无毒的,它们的作用其实是调节人体平衡,即便吃错了,只要停药,过几天身体自动会调整过来,所以古代中医刚开始一般只开三天的药,错了再拟新药方。这个结论让我一下子有了“胆子”,我开始一边学习,一边对照自己的症状,尝试用经方给自己开药。
糖尿病在古代叫消渴病,在我看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一共375个药方,跟我个人糖尿病肾病症状相关的方剂有26个。面对这26个药方,我一个一个试过来,每个药方熬好后我先喝七天,只要有一丁点儿改善的迹象,我就开心得顺势多喝几个星期。要是喝一周没效果,我立马就停。
试药的那两年,我家成了超有活力的小型中草药集散地。一进家门,满客厅都是各种草药。家人在客厅走路都得轻手轻脚,生怕碰到我视若珍宝的中草药。熬药过程,我全都是自己泡、煮、熬。刚开始不熟悉的时候,我一次只熬一天的药,天天熬药有点麻烦,后来为了节省时间,我果断买了两个特大型号的铝锅,两个炉灶同时开火,两大铝锅的中药分锅同时泡、同时煮,一次性把一周喝的药全熬出来。等药凉透了,我就灌进塑料药袋,整整齐齐地存在冰箱里,到了喝药时间,拿出来用微波炉热一下,方便又快捷。遇到必须出差的时候,我会提前灌装好塑料药袋,随身带着,喝药时,用开水把塑料袋里的中药烫热,随时随地都能喝上。那两年,只要和我近距离接触的人,都能闻到我衣服和车里整天飘着各色草药的香气,这可是我努力自救的独特“植物香”。
现在国内没有执业中医师签字盖章的处方,根本没法在医院和药店买到中药。为了解决这个大难题,我赶紧联系小明同学,求他帮我牵线认识一位老中医,小明超爽快就答应了。我用的方子大多是在古代经方基础上微调,老中医一看就明白我的思路,大部分时候都特别干脆地签字盖章。
乱世用重典,大病靠猛药!我打算用含剧毒附子的药方来试着治疗顽疾,可这次老中医直接“踩刹车”了!不管我怎么软磨硬泡,他就是摇头不同意签字,更别说盖章了。原来熟附子这味药有剧毒,医院明文规定含它的处方必须经领导特批,一般医生连碰都不敢碰,更何况我一开就是50克。更别说方子里还有毒性更强的生附子,直接突破国家药典15克的上限。为了让老中医放心,我赶紧调整方案,把剂量降到15克,他才勉强签了字开了一周的药量。买到药后,我没有遵守医嘱,立刻把每付药里的附子抽出来,偷偷按50克一付重新配了两副。这事我到现在都没敢跟老中医说,毕竟超剂量用药是我个人选择,出了事我自己担着。但要是让那位老中医知道了,性质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小明听说我打算喝含附子的剧毒药方,急得不行!他火急火燎地跑过来,苦口婆心地劝我一定要三思啊。他太清楚附子这东西毒性有多大,那可是关乎性命的大事!他一遍又一遍地告诫我,喝含有附子的中药,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我说了好多理由,小明实在拗不过我,才勉强答应。小明为了以防万一,在我第一次喝含附子中药的那天,他托了关系,从医院约了一辆救护车,专门停在我家楼下。救护车里催吐、洗胃、导泻、吸氧、静脉补充的药品和设备应有尽有,还配备了两名特别专业的医护人员!他替我想了个特别稳妥的方案,药在家里熬好后,第一碗中药就端到救护车上喝,这样一旦有意外,当场就能急救!老同学的盛情厚谊,我这辈子都不会忘!我严格遵循古方中附子的使用方法,先泡半小时,再单熬半小时,然后再和其他药混合共煮一个小时。等整个熬药流程走完,药熬好端到了救护车上。古书上说浓蜂蜜水可以解附子的剧毒,我也提前装在矿泉水瓶里备好了。大家都不说话,医护人员脸上捂着口罩,手上戴着薄皮橡胶手套,一人手持氧气面罩,另一人拿着装有催吐注射针,我的学生在一旁拿着矿泉水,随时准备让我漱口。我镇定下来深吸一口气,双手稳稳地端起药碗,看着碗里微微晃荡的药水,轻轻一掀碗底,一鼓作气把药咕嘟咕嘟一饮而尽。
喝惯了普通中药那点“小苦怡情”,含附子的汤剂简直给我来了个“苦到灵魂出窍”!幸亏我一鼓作气牛饮完,但凡慢半拍,怕是要被苦得原地表演“喷射战士”!当我喝完药坐在救护车靠窗的长条凳上时,全车人都屏住气望着我,当时估计安静得连根针落地都能听到余音!医护人员每隔三分钟左右就忙着给我量血压、测心跳,追着问“有没有哪里感觉不对劲”。我轻声告诉医护人员:“除了嘴里苦得不行,其他都还正常!”
大概过了半小时左右,我站起身想活动活动,平时痛风的那只脚只要沾地儿使半分力,那痛感简直像有千万根刺扎进脚里!结果这次踩实了地面,疼痛居然像被按了“暂停键”!我生怕是坐久了脚麻闹的乌龙,狠狠心卯了一点劲儿轻跺了下脚,痛感几乎“一键清零”啦!我激动得原地蹦跶了一下,指着痛风脚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大喊:“不疼啦!真的不疼啦!”边说边跺脚演示,把医护人员都逗笑了!更神奇的是,高压低压齐刷刷“下滑”到正常值!这次喝中药,简直是‘覆碗而愈’现场直播。
我的学生一拍大腿说:“前两天看武侠小说,看到‘以毒攻毒’解药,我还当是编的呢!敢情咱们老祖宗真有这事啊!”这话逗得全车人笑成一团,你一言我一语聊得火热,原本紧张的氛围秒变“中药讨论会”,一两个小时眨眼就过去了。
那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感觉简直让我爽到飞起!喝药的时候,我态度那叫一个豪横,一副视死如归的劲,实际上,我的心扑腾扑腾地直打退堂鼓,完全没底!为了防止意外发生,我把最坏的情况都考虑到了,做了超前的安排!在离开家门喝药之前,我特意在卧室床上最显眼的地方留了一封遗书。在信里我跟家人说得明明白白,这次尝试毒药是我自己铁了心要做的决定,跟任何人都没关系!我还一个劲儿地叮嘱家人,要是试药失败了,千万别难过悲伤,后事简单办,不用开追悼会,记住我的人自然会把我放在心里,活着的人还有好多好多事儿要做,可别打扰他们!
说到身后事,我就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等我火化之后,把骨灰葬在父亲身旁。(父亲在我大学毕业那年就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父亲生前,我没能尽孝,心里一直愧疚,就想着死后能和父亲长伴,这样就能弥补我这辈子对父亲养育之恩的亏欠!我还把银行卡号和密码都写在信里了,账户里还有些资金,用来保障孩子的生活基本没问题。另外,我在信里也给母亲留了足够的养老钱,我把方方面面能想到的,事无巨细都安排了一下。喝完药,大难未死,我确认自己绝对安全之后,那心情叫一个激动!我二话不说,撒丫子就往家跑,一进家门就直奔卧室,抓起遗书就撕了个稀巴烂,然后“唰”的一下扔进垃圾桶!
事后,小明告诉我,喝了含附子的中药后,只要半小时没反应,两小时内没中毒症状,基本上就稳了!下午试药结束刚好赶上饭点,为了好好感谢小明、医护人员、学生还有救护车司机,我直接大手一挥:“走!下馆子去!”咱们在饭店里痛痛快快吃了一顿,我很久很久没这么舒心过啦!当时自己特别感慨,人为了满足各种欲望,往往会超负荷忙碌,人的灾难,就是从完全忘记肉身承载力开始的!我当晚真心感觉到,活在人世间,生而为人,不贪、不嗔、不痴,再有个不痛不痒、无病无灾地身体,能正常走路、吃饭、睡觉、喘气,这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
中医行业有个规矩,效不更方!那段时间,我几乎天天喝含有附子的中药,中间我也会对方子做一些调整。到目前为止,我都不确定是自己吃的哪个方子救了自己的命,人嘛,稀里糊涂地活着,总强过明明白白的死!我现在仍然在对我的病态身体修修补补,视力模糊,我就吃点杞菊地黄丸;干燥便秘,我就吃点麻仁丸;脚凉怕冷,我就吃点桂附地黄丸等等。中医说,睡得香、吃得饱、拉得出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标准。虽然我的身体指标还没有完全正常,最起码,现在我不用透析,偶尔还能陪着家人朋友尝一点美食、掼个蛋,这是目前最令我开心的事情。有时独坐桌前看医书累了,目光投向窗外,心情上来:望天际,其乐无穷;赏地景,其乐无穷;窥医道,也其乐无穷。
- 本文分类:实时讯息
- 本文标签:附子 小明 医生 身体 中药 我就 医院 自己的
- 浏览次数:0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5-04-26 08:41:00
- 本文链接:https://m.kqjh.net/news/gmVn3w6D0p.html
- 上一篇 > 金达煤炭违规被罚11.9万元
- 下一篇 > 再生稻机插秧示范作业
- 先生丨从“教书匠”到“守山人”,他把大足石刻搞“闹热”了 2025-05-01
- 董小姐事件持续发酵 “速成医生”怎能赢得信任! 2025-05-01
- 21天到!对“账单” 2025-05-01
- 新华对话丨云南白药营销传播:“让健康成就家国向往” 2025-04-28
- 一位“高糖”博士的自救历程 2025-04-26
- 喜报——蒙自二中学子在云南省首届“石榴红”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比赛中喜获一等奖 2025-04-25
- 七部门发文推动AI赋能医药全产业链 相关板块有望站上风口 2025-04-25
- 长期7点起凌晨一两点睡!35岁程序员脑干出血,ICU抢救28天…本人发声 2025-04-24
- 5月1日起实施,内蒙古医保有调整→ 2025-04-23
- 洛阳文旅确认白马寺内为狄仁杰墓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