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网站导航
首页 实时讯息

运动场上的“老男孩”为何越来越多

发布时间: 2025-07-08 12:16:00 阅读量:0

一到周末,三五好友便相约来到球场,踢一场球,出一身汗,感觉特别痛快。“锻炼锻炼真是解压了,我这一周的快乐就是这一下午的运动。”45岁的周先生从今年年初开始加入了一支业余足球队,十几名球友固定在周六下午活动。大家以球会友,仿佛又找回了年轻时的感觉。

一周一练风雨无阻

一群中年汉子的执着

7月6日下午4点多,把孩子送到辅导班后,“80后”的李佳明直奔位于开元南大道的双金公园五人制足球场,十几名球友已经在那里做着热身活动。“我加入这支队伍已经一年多了,大家平时各忙各的,一到周末就聚到一起踢场球儿,不为输赢,就为了图个乐呵!”在市区一家银行工作的李佳明告诉记者,他平时工作忙,根本没有时间锻炼,去年听一名老同学说他们平时周末踢踢球,便饶有兴趣地加入了进来。李佳明发现,这支球队的成员基本上都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从开始的十几人发展到了如今的三十多人,队伍逐渐壮大。

在市区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李明上学时喜欢打篮球,工作后便没了时间锻炼,后来成家当了爸爸后更是每天“两点一线”。由于工作压力比较大,他感觉自己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还经常失眠。在一次同学聚会时,他听说几名老同学平时总聚在一起打打球,便加入了进来。“我们一周活动三次,天气冷的时候去室内球馆,开春后便转移到了室外,平时都是起个大早儿活动。”李明说,只要不是特别恶劣的天气,他们基本是风雨无阻,早上打一个小时的球,感觉一天都元气满满。

记者了解到,利用业余时间聚到一起活动的各种球队越来越多,其中中年人占了很大的比重,市区的大小球场都有他们挥汗如雨的身影。

热身半小时上场十分钟

以球会友很快乐

今年47岁的刘先生是一名个体经营者,平时忙忙碌碌的他也是一名篮球爱好者。“我打球水平一般,就是爱凑个热闹,感觉和大家在一起活动活动很解压。”刘先生告诉记者,有一次他经过西体育场的篮球场时,看到十几个人在打球,并且这些人的年龄和自己相仿。他站在场边看了一会儿便上前“毛遂自荐”,问他们什么时间活动,自己也参与参与。不想大家都非常热情,欢迎有时间来玩儿。就这样,刘先生也有了自己的队伍,马上兴致勃勃地置办了一身行头。一周打上两三次球,他又找到了年轻时的快乐,而且还交到了不少朋友。

站在球场边“指点江山”,今年53岁的刘国良从不觉得自己岁数大。在这支业余足球队里,大家都亲切地称他“教练”。刘国良年轻时爱踢球,后来膝盖受了比较严重的伤,便“挂靴”了。后来看到别人踢球他觉得“脚痒痒”,便又和球友们活动起来。每次到球场,刘国良要做半小时的热身活动,然后才上场踢上一会儿。“为了避免受伤,所以得让身体活动开了才上场。”刘国良笑着说,上场时间不重要,只要和大家在一起锻炼一会儿就很开心,对他来说,除了接送孩子,周末的这场球是‘第二等’重要的事儿。

开心又解压

避免受伤很重要

对于中年人扎堆儿球场锻炼的现象,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在市区一所高中任教的张佳丽表示,如今不少中年人工作、家庭、养老等多重压力,通过去球场锻炼,是释放压力、宣泄情绪的有效途径。同时,与兴趣相投的人在一起活动、交流心得,能获得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缓解日常琐事带来的焦虑。同时,到了中年阶段,原有的社交圈因工作和家庭原因而缩小,球场则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社交平台。

在市区一所大学体育系任教的马国庆表示,越来越多的公共球场为市民提供了锻炼的场所,这也是越来越多的中年人开启运动模式的原因之一。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一是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避免过于激烈的对抗,二是运动过后要充分休息,尽量不要饮酒,防止身体受伤。

(记者 孙亮 摄影报道)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