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网站导航
首页 实时讯息

被称为“血管中的癌症”,青岛心血管病医院专家解读肺动脉高压

发布时间: 2025-05-07 14:17:00 阅读量:0

半岛网5月6日讯(记者 孙贴静)2025年5月5日是第十四个“世界肺动脉高压日“。今年的主题为“让漏诊少一点,让识别早一点——警惕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是以肺动脉压力升高为特征的一种异常的血液动力学状态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致死率、致残率高,被称为“心血管中的癌症”。肺动脉高压并非简单的“血压高”,而是肺部血管阻力异常增加,导致右心负荷过重,最终引发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在2025年肺动脉高压日到来之际,青岛心血管病医院多学科联合开展2025年“肺动脉高压日”大型健康科普义诊活动,呼吸科、心内科、心外科、放射科、重症医学科等相关科室专家联合,为市民提供肺动脉高压疾病问题解答、测量血压及血氧等免费基础检查,同时呼吁全社会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知,帮助更多患者尽早获得救治,重获生命希望。

被低估的“隐形杀手”

什么是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是指肺动脉压力异常升高(静息状态下平均肺动脉压>20 mmHg),导致右心室肥厚、扩张,最终引发右心衰竭。它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肺动脉高压有极高的误诊率,其症状隐匿:早期表现为活动后气短、疲劳、胸痛、头晕,易被误认为“缺乏锻炼”或“亚健康”。约50%的患者曾被误诊为哮喘、慢阻肺、心脏病或心理问题。而且从症状出现到确诊平均需2-3年,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5年生存率仅50%-60%

若不及时治疗,肺动脉高压会迅速进展,未经治疗的动脉型肺动脉高压患者中位生存期仅约2.8年。患者5年生存率甚至低于部分恶性肿瘤。但若能早期发现并规范治疗,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可显著提高。

哪些人群更应该警惕肺动脉高压?

据介绍,以下人群是肺动脉高压的高风险群体,应定期筛查:一是结缔组织病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类风湿关节炎等。二是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尤其未手术或术后残留肺动脉高压者。三是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有肺栓塞病史者需警惕。四是药物或毒物接触者:如长期服用减肥药(芬氟拉明)、避孕药或吸毒者。五是家族遗传史: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约6%-10%有家族遗传性。六是长期慢性缺氧者:如慢阻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

肺动脉高压有这些警示信号,轻微活动即气促,甚至静息时呼吸困难;不明原因疲劳、胸痛、晕厥;下肢水肿、腹胀(右心衰竭表现)。

如何早期识别?关键检查不可少

想进行肺动脉高压检查,可以通过心脏超声(超声心动图)初步筛查,通过心脏超声可评估右心功能,测量肺动脉收缩压,是PAH筛查的首选方法。而右心导管检查是诊断PAH的“金标准”,可准确测量肺动脉压力,并指导治疗方案。另外,肺动脉高压还有一些辅助检查手段,如肺功能检查:排除慢性肺病;CT肺动脉造影(CTPA):排查肺栓塞;血液检测:如BNP、NT-proBNP评估心功能以及六分钟步行试验:评估心功能。

再次也提醒广大市民,若长期不明原因气短、乏力,且普通治疗无效,务必到肺动脉高压专科门诊进一步检查!

肺动脉高压虽凶险,但并非绝症。随着医学进步,靶向药物、手术(如肺移植)等治疗手段已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青岛心血管病医院肺动脉高压门诊时间和地点:

周二上午 北楼门诊三楼

来源:大众新闻·半岛新闻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