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网站导航
首页 实时讯息

与容貌焦虑休战,我学会接纳自己

发布时间: 2025-05-16 04:01:00 阅读量:0

往年收到亲子照底片时,我都会习惯性地打开修图软件——法令纹太深了,要淡一点;毛孔痘坑太明显,磨个皮吧;腿真够粗的,来个瘦腿。几番折腾下来,观感勉强令人满意,我才会把它们做成视频相册发给家人。至于发到朋友圈的图?那必须是影楼精修版。

然而,今年当我把第一张底片导入修图软件后,我愣是看了好一会儿都没点击屏幕。照片上的视觉噪点就像体检报告上的加号一样,每年只增不减——本就不紧致的皮肤一笑起来细纹更多,比去年更圆润的脸颊让眼睛愈发显小,手臂明明没有很多“拜拜肉”,却还是让整个人透出些虎背熊腰之感……怎么看怎么不及格。

可就是面对照片中这样的自己,我的心底竟然浮出了一句:“这样……也还行吧?”

这个念头可把我吓了一跳,禁不住扪心自问:“你哪来的勇气觉得还行?”

抛出这个问题后,我不由得审视起自己来。

似乎,对于容貌,我从小就有一种自卑感。童年时读到故事里的女主角总是绮丽明艳、倾国倾城,看到影视作品和广告中都是“白瘦美”的完美形象。她们仿佛就是美丽的既定标准。但那时毕竟年纪小,若论及对自己的影响力,遥不可及的美人远比不上身边相貌出众的同龄人。听到同学讨论“班花”“校花”时,我总是默不作声,不自觉地缩进校服宽大的领口里。想来,年少时的羡慕和酸涩,就是看着别人绽放时,自己只能蜷缩成一个花苞的样子吧。

大学后,若是在镜子中看到自己面色蜡黄,我便恨不得每天把面膜焊在脸上。也曾瘦腿膏保鲜膜刮痧板齐上阵,只为让腿围减少哪怕一厘米。修图软件诞生后,每张人像照必经磨皮美颜,否则它们连在手机电脑里占有一席之地的资格都没有。

升级为妈妈后,这份容貌焦虑更是被无限放大——体重增加、腹部松弛、面部长斑等等接踵而来,令我感到对身体彻底失去控制。养娃后的生物钟就好像签了卖身契,半点不由自己,根本腾不出时间锻炼、打理外表。那时,我最怕的就是看到某个明星产后迅速恢复苗条身材的新闻。坐车时听到广播里聊起兼顾育儿和光鲜外表的“辣妈”,我也会仿佛被触到逆鳞一般,对自己的外表产生更深的沮丧和无力感。

越没有什么,越想要什么。越强调自己拥有什么,越怕被人看见缺少什么。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完美的超人妈妈,可现实中又根本做不到,于是变本加厉地诉诸修图,乐此不疲地给皮肤抛光、给身体塑形。有时,我甚至觉得自己修的不是照片,而是填不满的焦虑。更别说看惯了精修图后,久而久之就会产生“那才是我”的幻觉。

可那终究不是我。我与镜像的战争,归根结底,源于自己内心深处的不接纳。

或许是老天实在看不下去了,让我的女儿化身信使来点醒我。有一天,女儿翻看相册时,指着她生日时我们的合照说:“妈妈,你笑得真好看!”明明照片里的我肤色不均匀,皱纹清晰可见,可女儿却凑过来“叭”地亲了我一口说:“妈妈,你是最温柔最美丽的妈妈。”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当孩子记住妈妈的模样时,从不会在意苹果肌的弧度,她只会记得这个怀抱的温度,这个笑容的弧度。正如当我想起我妈妈时,我根本想不起她脸上有多少皱纹和色斑,记忆深处永远是挽着她手臂时的踏实与安心。这些真实的触感,远比皮相更动人。

在主张摆脱他人期待、活出自由的心理学畅销书《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在意你长相的只有你自己。”许多个对镜焦虑的时刻,我都曾反复咀嚼这句话。上学时备受皮炎困扰,脸上痤疮红血丝层出不穷,可多年后才发现,同学们压根没有注意到过。恰如心理学中的“聚光灯效应”所示,我们总是不经意地把自己的问题放得无限大,可是,那些我们战战兢兢藏起来的痘坑和细纹,在别人眼里不过是转瞬即逝的视觉碎片。我们以为外貌是一张厚实的入场券,但女儿的话让我意识到,纯粹的情感连接从不验票。

当然,这一切并不足以让我“大彻大悟”,彻底丢掉对皮相的追求。只不过,我终于愿意放下苛责,去接纳这个虽不完美但真实的自己。而与容貌焦虑止战后,我也才意识到,其实健身保养和育儿活动也并不是泾渭分明、敌我对立。周末同女儿一起在公园里,奔跑追逐间卡路里不知不觉就在燃烧。放下手机,同孩子一起早睡,又何尝不是通过“内调”来养护自己。而陪练幼儿芭蕾的过程中,我虽然动作笨拙,拉筋时呲牙咧嘴,却收获了亲子互动的欢乐与温馨。那些曾被视作“浪费在育儿里”的时间,正在以另一种形式塑造着我的生命机理。虽然青春这场有限游戏早已走向终局,但生活这场无限游戏却似乎更加舒展和生动。

对于亲子照底片,我最终还是一张也没有修,而是直接用底片做了视频相册,留存、分享。

在这个AI换脸盛行、虚拟形象泛滥的时代,接纳时光在脸上自由作画反而需要更大的勇气。但我想,终究没有人能够永远做橱窗里静止的完美模特,可至少我们都可以在生活的长镜头中坦然对自己微笑、与岁月相拥。

(作者为上海市民)

•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期待您的来稿。投稿邮箱:nfzmreaders@163.com)

云音

责编 温翠玲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