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网站导航
首页 实时讯息

特朗普再度威胁哈佛大学,75%受访科研人员考虑离开美国

发布时间: 2025-05-26 12:22:00 阅读量: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朱小燕 屠晨昕

“没有了国际学生,哈佛将不再是哈佛。”全美历史最悠久、最富有的哈佛大学,在对美国国土安全部的诉状中如此写道。

这几日,伴随着白宫与哈佛大学的争斗持续升级、对哈佛国际学生的“禁招令”落地,全世界的无数优秀人才都在认真地考虑一个问题:我还应该去美国发展吗?

图源:央视新闻

据央视新闻26日报道,当地时间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称,联邦政府将可能不再继续向哈佛大学提供新的拨款,并要求校方提供所有国际学生的姓名及国籍信息,以便进一步审查。

当地时间22日,美国国土安全部长诺姆宣布取消哈佛大学的学生和交流学者项目(SEVP)资质,禁止该校招收国际学生。

哈佛大学23日再次起诉特朗普政府,指其非法禁止该校招收国际学生。马萨诸塞州联邦地区法院法官艾莉森·伯勒斯当天就对联邦政府发出临时限制令,要求在举行听证会之前“维持现状”。该法院网站信息显示,听证会定于当地时间29日10时30分在该法院举行。

图源:央视新闻

特朗普政府在教育领域采取的强硬措施,正逐渐摧毁美国高校及研究机构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哈佛大学所在的马萨诸塞州州长莫拉·希利表示,特朗普政府正在放弃美国的智力资产。

著名学术期刊英国《自然》杂志近期在1600多名美国科研人员中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1200人考虑离开美国,约占总受访者的75%。调查发现,这一趋势在职业生涯起步阶段的科研人员中尤为明显。

中美教育合作是互利的,我国力挺受影响的留学生

据央视新闻报道,哈佛大学目前有近6800名国际学生和学者,来自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根据23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的信息,中国留学生占其中的20%,约1300余人。近年来,哈佛国际学生比例不断攀升,2024-2025学年已占学生总数的27.2%,其中约有四分之一来自中国。

据美国签证中心网站,根据目的不同,美国留学签证类型主要有F-1、M-1及J-1签证。一般我们所说的留学签证以F-1签证居多。F-1适用于学术学生,M-1适用于在非学术或职业教育机构进行学习或培训的学生,J-1适用于交换访问学者,俗称交换生。

哈佛大学校园内创始人约翰·哈佛的雕塑。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据专家介绍,美国国土安全部有一个用来追踪和管理持 F、M和J签证的国际学生和访问学者的数据库系统,即SEVIS,该系统因“9·11”事件(其中一名袭击者持学生签证入境)而于2003年启用,由国土安全部下属的移民与海关执法局辖下的学生及交流访问者项目(SEVP)管理,高校必须获得SEVP认证才能招收国际学生。

当一所大学的SEVP认证被吊销时,据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网站称,目前入学的国际学生必须在转学、改变移民身份或离开美国之间做出选择。如果国际学生未能转学,将被视为非法滞留。2025-2026学年即将来临,收到大学录取通知的国际生还将面临无法入境、签证作废的窘境。

在美联邦政府宣布禁止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并要求现有国际学生转学之际,中国国内各方都在力挺受影响的留学生们。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美教育合作是互利的,中方一贯反对将教育合作政治化。中方将坚定维护海外中国学生和学者的正当合法权益

图源:央视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官网23日发表声明欢迎这些国际生加入,并表示愿无条件录取转学生。香港教育局23日也呼吁香港所有大学为符合资格者提供便利措施,局长蔡若莲还表示已联系哈佛大学香港校友会,为获录取赴该校升学的学生提供全面支持。

同时,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24日表示目前已联络在该校就读的澳门学生,随时提供咨询及协助,同时鼓励澳门高校为受影响的学生提供转学便利及协助。

面临不确定性,中国学子不妨考虑多元化教育规划

离法院公布的听证会举行仅有4天时间,此次事件本身还有着很多变数,在哈佛的留学生不妨看看这些策略:紧急转学、联系哈佛国际办公室争取60天“离境宽限期”、与哈佛联手发起法律诉讼争取时间或推翻禁令。

当政策不确定性成为常态,多元化的教育规划已是必要选择。对于普通留学生而言,唯一能做的就是审视局势。

此次特朗普政府除了拿哈佛大学开刀,也早已将大棒挥向其他高校。据新华社转引美联社报道,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承诺将整改高校认证行业,自今年1月以来,其政府对多所美国顶级高校发出威胁,声称如果校方不调整政策,将面临削减资金的后果。特朗普政府的主要要求包括根除所谓的反犹主义,以及废除高校向少数族裔倾斜的多元化举措。

当地时间5月22日,美国土安全部部长诺姆放话,其他大学也可能被审查,并称此举是对全国高校的“警告”。

2024年4月25日,哈佛学生在校内扎营,举行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图源:央视新闻

此前,哥伦比亚大学因巴以冲突抗议被取消4亿美元联邦经费,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也因社会议题立场等与保守派理念相悖引发争议,这些学校都可能成下一个“开刀”对象。而一旦“封杀令”范围扩大,这些学校的国际学生也将面临转学或身份危机。

现在不少家长担忧的是,还能送孩子去美国一流大学吗?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应琛认为可以去。她表示,顶尖大学的名望是长期积累的优秀人才集聚效应的结果,这一点很难在短期内被改变。

“即使白宫对高校的打压有可能升级,我们仍然可以相信那些代表理性的力量会协助学校渡过难关。”应琛举例道:在接到哈佛的诉状后,伯勒斯马上发出了临时限制令,要求在举行听证会之前“保持现状”,这表明哈佛大学提起的诉讼得到司法系统的初步支持。

对于双方博弈的前景,应琛认为,后续案件有可能上诉至最高法院。“虽然最高法院现在有6名共和党总统任命的大法官,民主党总统任命的大法官只有3名,但结果应该差不多。最高法院大法官具有独立裁决的权力,也深知国际教育体系对于美国国家力量的重要意义。”

对全球人才吸引力的下降,正严重损害美国软实力

对于有意离开美国的科研人才,世界多地已迫不及待开启人才“抢筹”。

欧盟委员会14日宣布,将在2025至2027年期间设立一项约5亿欧元的科研激励计划;法国近日宣布将拨款1.13亿美元,用于吸引来自美国的科研人员赴法工作;英国科研机构推出为期10年的官方资金保障,并为逃离美国的专家开放专项资助;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采取包括设立专项基金、提供公寓等多种措施来招贤纳士;澳大利亚科学院院长贾格迪什上月发表声明,宣布启动全球人才引进计划。

哈佛大学图书馆。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据央视新闻报道,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前院长约瑟夫·奈在去世前曾撰文说,美国吸引其他国家的能力已日渐衰落,特朗普政府的种种做法正严重损害美国的软实力

“一流高校是美国国家力量的重要来源,无论是软实力还是硬实力方面都是如此。”应琛表示,美国的国际教育体系是美国创新力最强大的智力支撑。

应琛援引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发布的《2024 美国门户开放报告》介绍说,2023-2024学年来美留学人数达1126690人,其中56%选择了STEM(理工科)方向。从专业分类数据来看,数学和计算机占比达25%(280922人),排名第一;工程类次之,为 19%(210163人)。留学生在STEM领域的突出表现,为美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美国会2017年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据美劳工统计局预计,从2016年到2026年,美国需要大约517.9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国际人才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并且经济学研究显示,他们在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与本土研究人员竞争,而是补充了他们的工作。

“许多留学生在完成学业后选择留在美国,成为高科技产业的骨干力量,巩固了美国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许多硅谷创业公司的成功创始人都是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应琛介绍说,留学生对美国经济的直接贡献显著,包括学费、住宿费和他们及家人的日常开销等。“国际教育工作者协会2024年11月发布数据显示,在2023-2024学年,美高校的国际学生为美国经济贡献了438亿美元,为史上最高,并支持了超过37.8万个工作岗位。”

图源:央视新闻

在应琛眼里,虽然美国精英高校仍然不失为好的选择,但是国内优秀高校的吸引力越来越大。美国麦克罗波洛智库2024年发布的全球AI人才追踪报告显示,从本科院校来看,中国高校几乎培养了全球一半的顶尖人工智能人才。

今年DeepSeek爆火后,斯坦福大学教授泽加特在研究后指出,DeepSeek的突破性成果背后,藏着一个颠覆性的秘密——这支团队中超过半数成员从未踏出过国门深造,却在技术封锁的夹缝中,用更少资源实现了与硅谷巨头并驾齐驱的成就。在泽加特看来,这说明外国人必须到美国接受教育才能学有所成的观念已经过时了,中国现在有能力自主培养自己的人才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