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企发展 暖企前行!市场监管在行动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务服务大厅里,王先生的手指在智能自助服务终端轻点几下。不到十分钟,一张还带着机器余温的营业执照递到他手中。从“最多跑一次”到十分钟拿到营业执照,这场以政务服务为突破口的效率改革,正是内蒙古市场监管系统 “助企纾困、赋能发展” 的生动缩影。
从政务提效到政策赋能,从质量护航到精准监管,市场监管部门以 “硬举措” 优化 “软环境”,让企业在发展赛道上轻装前行。
办事流程做减法
“数据跑”代替“企业跑”
近日,内蒙古市场监管局“注销快车”服务成功上线,针对多年来困扰个体工商户的批量注销难题,通过“五个一”(一次登录、一次查询、一次申请、一次认证、一日办结)模式,实现“六个无需”(无需填写表单、无需上传材料、无需委托代办、无需逐户申请、无需重复认证、无需审批预审)极简办理,经营者只需登录系统勾选待注销主体,1个工作日即可批量办结。自上线以来,已为914户个体工商户办理批量注销业务。
“现在办个体转企业,只需跑1次,5天就搞定,成立日期、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都能保留不变!”今年3月,内蒙古七部门联合上线的“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一件事”改革,让呼和浩特市李女士体验到了“数据跑路”的便捷,全流程业务办理提交材料由改革前的35项缩减至最多21项,原经营主体关键信息直接延续,让个体工商户转型"零包袱"。
今年,内蒙古市场监管局通过业务重构和流程再造,建成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系统,企业信息变更和注销也驶入"快车道",推动企业办事由多地、多窗、多次申请向一地、一窗、一次办成转变,真正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从“个转企一件事”到“注销快车”,从企业信息变更“一日办”到涉企检查“无事不扰”一系列“减法”举措正化作企业轻装上阵的“加速度”。
品牌赋能做“加法”
从“产品输出”到“品牌突围”
“太及时了!我们急需从区域品牌升级为全国品牌,这次对接会为我们与专业营销公司搭建了平台。”包头市二子肉业负责人感慨道。近期举办的内蒙古广告赋能供需对接会上,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邀请了120余家企业与营销机构共商合作、共话发展。960家、1630人、2.31亿元,这组数字是今年以来自治区市场监管局通过广告助企帮扶企业增收提效的有力证明,已累计为960家企业1630余人,实现了2.31亿元的增收。
把助企行动延伸到品牌培育、电商运营,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应有之意。5月25日,多款“蒙”字标获证产品上架淘宝、天猫电商平台,登陆“农场直发”“国货严选”频道正式开卖。内蒙古额尔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称,市场监管部门助企举措的“牵线”,促成了本土企业和国内电商平台的“美好姻缘”,他们的产品特别是冷冻冷鲜产品直达C端(指消费者、客户),品牌影响力直线上升。
从“产品闯市场”到“市场认品牌”,内蒙古正在推动特色产业在全国市场“突围”。“蒙字标”“天赋河套”“暖城多味”等56个区域公用品牌的影响力和引领作用日益提升。“蒙”字标大草原优品品牌,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在中国质量大会、中国丝绸之路博览会、中蒙博览会频频亮相,牛肉产品、兴安盟大米、河套小麦粉等产品“跃”上更多消费者的餐桌。截至目前,内蒙古共“蒙”字标获证企业139家、产品1369种。鄂尔多斯集团入选“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名单, 2024年品牌价值达1800亿元。
如何实现品牌价值的全面提升,政企同题共答才能促使品牌升维蹄疾步稳。7月3日,新修订的《内蒙古自治区主席质量奖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作为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的最高质量荣誉,内蒙古主席质量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迄今已评审9届,共41家单位获奖,在全社会树立标杆,激励广大企业追求卓越管理,不断改进质量管理方法,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质量强企强链
“硬核产业”提质增效
“稀土抗抑菌新材料、新产品对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抑制率均在99.9%以上,探索稀土抑菌材料中稀土元素添加最优比例,并进行抑菌效果评价是该领域发展的技术‘瓶颈’。”上半年,内蒙古包头市检验检测中心专业技术团队就产品抗抑菌性能的优化研发,进行反复调整参数、大量模拟实际场景测试,消除了试制生产中质量风险隐患,规避了企业批量化生产中潜在的技术风险。截至6月底,不仅帮助蓝世科技公司等产业链上企业改进生产工艺,还开拓稀土轻量化新产品17种。这是今年以来,内蒙古市场监管局破解重点产业链上企业质量攻坚关键环节新突破的具体实践。
聚焦奶业、稀土新材料、风电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4个全国质量强链重点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产业链质量问题清单和重点攻关项目清单,制定铁矿石、稀土等产业相关国家标准8项,推进产业链质量协同升级。集成检验检测、计量监测、标准引领等质量基础设施要素服务效能,优化“蒙检在线”平台服务功能,实施市场监管服务进园区进企业,以“质量问需”解决企业质量难题近1200个,质量基础设施支撑稳链强链效能充分释放。
以“快服务、严保护、活运用”优化知识产权营商环境,聚焦重点产业链强链增效。内蒙古知识产权部门集成数据查询、专利预审、维权援助等17个业务系统,建成公共服务“一站式”平台,提供从研发到转化全过程服务。开通生物和新材料领域专利预审快速授权通道,推进国家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建设,实施17个专利导航项目,草产业企业依托《草种业专利导航报告》转让37项专利技术,带动1亿元产值。内蒙古农业大学以乳酸菌菌种专利科研成果,打破国外技术和产品垄断,带来重点应用企业产生效益175.4亿元,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强劲新动能。
精准监管“无事不扰”
主动服务“无处不在”
“您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即将到期。”这样的主动提醒,半年间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已推送了6.8万条,智能监测系统如同无声的守夜人,在许可证失效前90天便开始预警。
在执法过程中,市场监管部门对初次、不知晓、非故意、危害较轻、及时改正的违法行为,采用“包容审慎”监管原则。对于有明显主观故意、违法情形严重、社会影响恶劣的,果断亮剑、重拳出击,让监管有温度也有力度。
去年以来,内蒙古市场监管部门在全区推广“体检式监管 服务型执法”模式,全链条实施事前“把脉式”服务、事中“靶向式”执法、事后“康复式”回访的涉企执法模式。综合运用行政提醒、告诫、约谈、指导、处罚等多样化柔性执法手段,而非简单地“一罚了之”。通过对经营主体实施全流程、全链条的指导、规范,指导经营主体规避错误,即使犯了错也能明白原因从而不会再犯。创新实施行政处罚决定书、信用修复告知书和合规建设提示书“三书同达”机制,做到寓服务于监管,助企业合规发展。
今年3月,自治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司法厅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不予行政处罚清单指导意见》,对市场监管部门70项不予处罚事项的使用条件作了具体化、清单化规定,营造更加包容、更具活力的营商环境。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编辑:董莹
编审:赵宗杰
终审:刘畅
总监制:肇慧茹
- 本文分类:实时讯息
- 本文标签:内蒙古 企业 质量 市场监管 市场 亿元 内蒙古自治区 品牌
- 浏览次数:0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5-08-22 09:45:00
- 本文链接:https://m.kqjh.net/news/YAVj2R7VPl.html
- 上一篇 > 民乐县金山社区:网格员走访入户 便民服务“暖民心”
- 下一篇 > 营收增长10%,亏损收窄99.5% 出门问问发布2025中期业绩,AI Agent战略开启增长新纪元
- 百亿ETF再增热门品种!“牛情“火爆看金融科技,5天近12亿元巨资大举加仓159851 2025-08-22
- 助企发展 暖企前行!市场监管在行动 2025-08-22
- 沪指十字星续创10年新高,上行空间还有多大? 2025-08-22
- 外交部:中国优质产品享誉世界是关税战、贸易战改变不了的 2025-08-21
- 从1到102!苏高新金控“耐心资本”孵出百企上市传奇 2025-08-21
- 兴业银行北分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明示综合融资成本”试点工作 2025-08-21
- 图片新闻丨临沂市罗庄区:5500吨铝基新材料生产线投产冲刺 2025-08-21
- 讯飞医疗科技:上半年实现营收2.99亿元 同比增长30% 2025-08-20
- 湖南江永:锚定市场需求 蔬菜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5-08-20
- 针对18家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 咸宁市开展联合监督检查 202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