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车间到舞台,工业大市佛山迎来演艺经济“青春期”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佛山用一组令人惊叹的数据刷新了传统制造业城市的认知坐标:12万人涌入华晨宇火星演唱会,8万乐迷聚集银河左岸音乐节,两场音乐节合计撬动文旅消费超10亿元。根据百度迁徙大数据平台,五一小长假前三天,佛山分别跻身全国热门迁入地第7、第6、第5位,赶超上海、西安、重庆等一众热门旅游城市……
当这些数字与“制造之都”的标签叠加,折射出的不仅是文旅经济的狂欢,更是一场城市价值重构的深度实验。

华晨宇演唱会佛山站现场。
消费长尾:音乐节经济的裂变密码
近年来,传统景区经济正遭遇“边际效益递减”的魔咒,佛山祖庙、清晖园等历史地标,虽承载着千年岭南文脉,却始终难以突破“门票经济+特产消费”的单一模式。音乐节经济的破局之道,在于其独特的“价值裂变”机制——以核心演艺IP为磁极,构建起覆盖交通、住宿、餐饮、零售的消费引力场。
社交平台检索相关信息发现,两场音乐节附近的酒店在节前几乎被“订光了”,而周边酒店涨价2—3倍,以维也纳酒店(佛山祖庙叠滘地铁站店)为例,其酒店价格在5月3日为585元起,5月12日(非周末)酒店价格为189元起,拉出3倍还多的差距。
在佛山,这场由音符震动产生的裂变以几何级数展开。业内有一条“音乐节经济的门票乘数效应”的估算:大概1元音乐节门票能带来7元的消费带动,而“五一”期间佛山的消费数据正对此有所印证。以禅城银河左岸音乐节为例,活动执行主力金马文投发布数据显示:3天音乐节带动周边文旅产业消费3.5亿元;与此同时,华晨宇演唱会3天撬动6.8亿元文旅商贸消费。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大型营业性演出市场趋势及特点分析》,2024年,佛山音乐节票房排到全国第5,在2024年大型演唱会和大型音乐节跨城观演数据中,佛山分别有82.9%和89.2%的观众来自外市,跨城观众普遍在当地停留1—3天,85.3%的跨城观众会在当地消费500元以上。

图片截图自:《2024年大型营业性演出市场趋势及特点分析》
这充分证明:随着“跟着演出去旅行”“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市”消费模式逐渐成型,“买票”不是消费的重点,而是全域旅游消费的起点。
数据显示,“五一”两场演出对于地方经济的拉动效应显著。南海全区10个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48.2万人次,同比增长73.37%;借助音乐节演唱会的流量狂欢,南海众多餐饮店节前已开始预订,全区5家星级饭店累计接待游客7754人次,同比增长23.57%,营业收入406.89万元,同比增长28.55%。而另一场音乐节的举办地禅城,其游客接待量达99.90万人次,同比增长21.37%;过夜游客达15.53万人次,同比增长14.92%;住宿业入住人次8.75万,同比增长30%。
音乐节经济模式的革新性,在于突破了传统文旅的时空限制。当西安的大唐不夜城需要依赖实体场景时,佛山的音乐节经济通过情感联结创造出“流动的消费场景”——歌迷为偶像奔赴而来,却在城市空间里留下持续消费的印记。
城市品牌重构:制造业之都的青春叙事
这个五一,当天津继续用相声茶馆打造“哏都”人设,荣昌用一只卤鹅引爆假日流量经济时,佛山选择了一条更具挑战性且“长期主义”的道路——在坚实的制造业根基上,嫁接年轻化的文化符号。

5月4日,佛山银河左岸音乐节现场。
五一节前,禅城区推出的“Show Plus计划”,这本质上是场精心设计的城市品牌革命:通过建设万人级专业音乐场馆,吸引头部演艺IP落户,将城市空间转化为沉浸式演艺舞台。
与此同时,南海区千灯湖音乐秀场化身“火星乐园”,以16万方的城市CBD演艺空间重构大湾区文旅格局。其是南海区打造湾区演艺新高地的10大高端场馆之一,2025年,南海以“10大高端场馆+超百万㎡演艺空间”为基底,计划全年打造超50场万人级演出。趁着这个宏伟愿景,这个周末,会聚刘宪华、汪苏泷、蔡健雅、张震岳等一线歌手的乐见潮向音乐嘉年华将再次唱响南海。
制造业大市冲击“演艺经济高地”,这种战略的高明之处,在于实现了工业基因与文化符号的创造性转化。设想一下,当工厂不断改造为先锋艺术空间,当传统制造业产业集群为舞台搭建提供最前沿的技术支持,当“制造”与“创造”在音乐节现场相遇,佛山还可以成功将产业优势转化为文化竞争力。
除了20万乐迷身临其境的感知,佛山城市形象的蜕变在社交媒体上尤为显著。演唱会期间,微博热搜榜第一先后被佛山演唱会霸屏,“华晨宇火星演唱会佛山站”话题在全网收获阅读量约6亿人次,一众网友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为佛山音乐节的优质服务自发点赞。此时,人们惊觉“原来佛山不只是黄飞鸿纪念馆”,年轻人开始用“音乐潮流”“硬核浪漫”“温暖服务”等新标签重新定义这座城市。
这种认知迭代带来的价值,远超短期消费数据。智联招聘数据显示,佛山在2024年的城市人才吸引力指数排在广深之后的广东第三。借助音乐魅力,这座城市正在从“制造之都”进化为“湾区文化磁场”。

流量到留量:城市更新的长效机制
音乐节经济的真正价值,在于其培育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潜能。当前,佛山正在构建的音乐产业生态圈,包含创作孵化、演艺经纪、设备制造、版权交易等完整链条,且形成禅南顺三足鼎立,竞标争先的演艺经济“三国争霸”态势。
禅城区依托文旅赋能,2024年新增规模以上文体娱乐业企业40家,规上文体娱乐业企业营收超9亿元,增速40.8%;南海区通过高频次、高品质的大型活动,持续锁定消费动能,千灯湖音乐秀场的演出计划已排至年底;顺德区以世纪莲体育中心以及佛山国际体育演艺中心两大场馆为依托,2024年演出数量约250场,还酝酿场馆运营扶持等相关政策,计划聚集录音棚、音响租赁、设备仓储等演艺产业模块……这种产业化运作,让短暂的音乐节流量沉淀为持久的文化生产力。

"五一”期间,佛山岭南天地客流量大,人潮汹涌。
对比成都打造“音乐之都”的十年耕耘,佛山的独特优势在于产业协同能力。正如佛山企业制造的标志性“火星环”舞台运用到了近期大火的华晨宇演唱会佛山站现场,歌手华晨宇在舞台上说:“这么多年它真正地回家了”。除此之外,佛山还不乏水平先进的音响、灯光照明、服装企业,制造业产业生态为演艺经济蓬勃发展提供助力,也为制造+科技+文化的演艺装备业带来机遇,催生相关企业从“设备供应商”到“场景服务商”的转型,形成新的产业增长极。
在城市运营层面,佛山探索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民共享”的良性机制。文旅部门建立统筹交通、安保、市容等公共服务;商业机构组建“演艺经济联盟”,实现资源高效配置;社区居民通过民宿、餐饮共享发展红利。这种系统化运作模式,有效降低其他城市音乐节引发的扰民、宰客等问题的几率,形成可持续的发展范式。制造业大市佛山,也乘着”演艺经济“的东风,焕发第二次青春,开启另一种可能。
观察:“新佛山主义”的启示
佛山音乐节经济的爆发,本质上是中国城市发展模式迭代的缩影。它证明:工业城市的文化转型不是非此即彼的替代,而是新旧动能的创造性融合。当制造业沉淀的务实精神遇上文化产业的创新基因,催生出的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极,更是城市生命力的焕新。
这场实验给予中国城市三大启示:文化赋能不是简单的场景营造,而是产业生态的重构;流量经济不应止于数据狂欢,而要转化为人才、资本、创新的持续沉淀;城市品牌升级不能靠标签堆砌,需要找到自身基因与文化潮流的共振频率。当更多城市像佛山这样,用产业的思维做文化,用文化的视野谋发展,“千城一面”的困局或将迎来破题之钥。
文字:南都记者 孙振凌
图片:南都记者 路漫漫 孙振凌 (部分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 本文分类:实时讯息
- 本文标签:佛山 音乐节 演艺 城市 经济 南海 文化 万人
- 浏览次数:0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5-05-10 12:36:00
- 本文链接:https://m.kqjh.net/news/9dDAYxgD8z.html
- 上一篇 > “泛血管疾病社区筛查—转诊”在济南高新区实现全流程落地
- 下一篇 > 巴军方展开对印军事行动 巴领空已关闭
- 拔节生长看雄安丨雄安“中央绿谷”寻芳记 2025-05-10
- “从石库门到长征源 重走中央红军长征路”活动在三明举行 2025-05-10
- 从车间到舞台,工业大市佛山迎来演艺经济“青春期” 2025-05-10
- “五一”假期贵阳“夜经济”活力澎湃 2025-05-10
- 品质西海岸|三处停车场建成投用,新增车位443个! 2025-05-09
- 外交部谈“五一”假期消费火爆:折射出中国经济的活力和潜力 2025-05-08
- 1.4万人次!诸城这一红色文化“打卡地”火了 2025-05-08
- 央视报道太原铁路增开列车服务出行 2025-05-08
- 央行宣布降准又降息 影响几何? 2025-05-07
- 茶卡盐湖景区“五一”假期接待游客近8万人次 202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