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网站导航
首页 实时讯息

雄安“创新链”与“产业链”这样无缝对接

发布时间: 2025-05-25 18:00:00 阅读量:0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李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发的绿色建材技术与北京科技大学研发的建筑多能供能技术,共同构建新型城市低碳解决方案;北京交通大学的4D打印及软体机器人技术开拓了柔性智造新维度……日前,以“智汇雄安 创领未来”为主题的“千企雄安行——2025雄安新区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合作大会”在雄安新区举办。活动现场,来自10所北京高校的14项前沿科技成果重磅亮相。

日前,“千企雄安行——2025雄安新区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合作大会”在雄安新区举办。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畅摄

科技成果转化并非易事,从实验室到生产线,雄安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为何能高效运转?“创新链”与“产业链”如何无缝对接?

答案就藏在“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生态机制和“五位一体”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中。

一项项覆盖空天信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关键领域的成果,之所以能找到产业化接口,得益于雄安新区构建的协同生态机制。政府部门提供政策支持,雄安集团开放应用场景,高校输出原创技术,资本注入活水,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等平台提供全流程服务,实现了“找技术有高校、找场景有清单、找资金有渠道、找服务有专员”。

“未来我们将深化与高校的多维度合作,一方面通过派遣科研团队、联合培养研究生、接收技术人员进修培训等方式强化人才资源联动,另一方面共享高校科研平台与实验设备资源,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载体。”中核华辉公司副总经理孙广伟说。

雄安新区构建的“五位一体”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正在形成完整闭环。在原始研发端,围绕空天信息等三大重点产业链,搭建卫星导航系统与装备技术公共实验平台等基础设施,同步布局雄安空天信息研究院等12家新型研发机构。概念验证环节聚焦人工智能、新材料等五大高端产业,依托雄安科创中心等实体推进验证平台建设。小试、中试阶段建成集成化验证中心,配备创新服务、科技研发、中试加速、企业孵化及人才实训复合功能。成果转化环节依托高新区专业载体,打造空天园、未来产业园等产业园区。最终通过开放智慧城市、生态治理等建设场景,为成果转化提供应用支持。

五大环节层层递进,那这套“实验室—验证场—产业园—应用端”的全周期链条如何运转?芯联新(河北雄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伟的创业经历给出了答案。

在半导体激光器件领域深耕近20年的陈伟,2019年带着多项专利技术来到雄安创业,可问题也随之而来。激光器研发对环境要求很高,普通厂房根本无法满足需求。直到走进雄安科创中心中试基地,陈伟眼前一亮:3600平方米的标准化空间,配套完善的超净系统……不仅如此,还有前三年免租金、后两年租金减半的扶持政策,更重要的是基地内集聚的上下游企业带来的便捷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目前,雄安新区已建立科创中心、中试基地、软创街区等10余个创新平台载体。同时,以政策、场景、资本、服务构建起科技成果转化生态链,助力越来越多创新成果在雄安落地转化。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