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绊脚石”到“垫脚石”的蜕变——西山铁路公司古交屯兰站场人行道板改造纪实
七月的古交屯兰站场,阳光穿透薄雾,洒在铁轨上。往常这个时候,西山铁路公司的调车长李师傅总要拎着信号灯,在4、5道与6、7道股道间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道砟(铺在铁路钢轨间的碎石)总爱“咬”住他的鞋底,上个月一场暴雨后,他曾在湿滑的道砟上险些扭伤脚踝。而此刻,施工队正用铁锹将最后一方道砟摊平,花岗岩人行道板在晨光中泛着青灰色的光泽,像一条崭新的安全长廊,悄然改写着站场作业的历史。
藏在铁轨间的“隐性风险”
“这道砟看着结实,走起来比走石子路还费劲。”检车员王师傅蹲下身,指尖划过铁轨间的道砟层,碎石簌簌滑落。铁路钢轨间的道砟结构,如同铁路运行的“骨骼支撑”,却成了作业人员的“心腹大患”。那些大小不一的碎石堆垫出高低起伏的“迷宫”,调车员上下车时需要踩准每一步,检车员弯腰检查轮对时,脚下的道砟随时可能塌陷。
“最麻烦的是夜间作业,手电筒光打在道砟上,坑洼处全是阴影,根本分不清哪里深哪里浅。”调度室的老陈说。这些隐藏在铁轨间的“绊脚石”,不仅威胁着职工安全,更让恶劣天气下的作业效率像被勒住的缰绳——雨雪天检车速度至少下降三成,调车作业时常因路面问题被迫中断。
实景落地的“毫米级”攻坚
不同于普通工地,施工期间的每一寸挖掘都伴随着铁路运行的节奏——必须在列车停运的“天窗期”内作业,每一次机械轰鸣都要与站内调度保持秒级同步。工人们发明了“分段跳仓施工法”,像拼积木一样逐段推进:先定位放线勾勒出人行道轮廓,再用镐头刨开表层道砟,清运的污土废渣装入特制编织袋,人挑肩扛运到指定堆放点。“看,这道缝要勾得像尺子量过一样。”瓦工老赵跪在刚铺好的花岗岩板上,用灰刀将勾缝剂压进板间缝隙,每道缝的宽度严格控制在5毫米。
最棘手的是道砟找平。技术人员背着水准仪,在股道间来回穿梭,每一平方米测一个点,数据实时传入后台系统。“这里低了3厘米!”对讲机里传来指令,工人们立即用小推车运来筛选过的道砟,铁锹翻飞间,高低不平的地面渐渐被“熨”平。
“脚下安全”到“运输动脉”的全面升级
“昨天下雨,我在新铺的石板上走了一圈,鞋底干干净净。”李师傅的感叹道出了所有作业人员的心声。实测数据显示,恶劣天气下的作业效率提升了20%,检车员现在平均每列货车的检查时间缩短了8分钟。
经济效益更像一本清晰的账本:标准化道床结构让设备故障导致的停运损耗大幅减少,预计年运输成本降低12%以上。“以前道砟沉降常导致轨距变化,现在石板下的道砟被牢牢‘锁’住,维修量至少减了一半。”设备部的老吴嘴角扬起笑意。更让人点赞的是环保细节——施工产生的废土全部用编织袋密封外运,现场洒水车定时作业,连周边的绿植都没沾上一点灰尘,实现了“施工不扰绿,完工更添景”。
傍晚的夕阳里,李师傅拎着信号灯走过新铺的路面,脚步轻快。远处,一列满载煤炭的列车正鸣笛驶入站场,车轮碾过铁轨的铿锵声,与工人们收拾工具的叮当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关于安全与发展的新乐章。
太原日报 记者 张秀丽 通讯员 郭建都
- 本文分类:实时讯息
- 本文标签:作业 铁轨 的是 铁路 碎石 西山 古交 股道
- 浏览次数:0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5-07-10 09:44:00
- 本文链接:https://m.kqjh.net/news/rkZNvJYZme.html
- 上一篇 > 以文明视野看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化
- 下一篇 > 男女生都需防!进入暑假,HPV疫苗接种升温!
- 从“绊脚石”到“垫脚石”的蜕变——西山铁路公司古交屯兰站场人行道板改造纪实 2025-07-10
- 男女生都需防!进入暑假,HPV疫苗接种升温! 2025-07-10
- 潞城区兴禾花园小区:党建引领绘就幸福画卷 2025-07-09
- 我们是冠军㉟| 用翻糖复刻能“动”的中药铺 2025-07-09
- 国网西咸新区供电公司:配网“心脏”带电换 多措并举守光明 2025-07-08
- 活力中国调研行·河北篇丨煤炭大港有了“智慧大脑” 2025-07-08
- 旅客突然跳入股道致列车晚点,铁路杭州站通报 2025-07-06
- 【172人】中国铁路局招聘公告! 2025-07-04
- 乘客破窗透气被批评教育后放行:并没有拘留 2025-07-03
- 小逄观星|鲁南宣讲团的魅力 202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