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网站导航
首页 实时讯息

从「年龄革命」到「实力重构」,2000亿江阴银行“稳”了

发布时间: 2025-04-25 14:11:00 阅读量:0

愈发“年轻化”的江阴银行,以地方经济需求为导向,通过科技赋能、政银协同、产品创新和风险管控的有机融合,早已开辟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迎“90后”高管,江苏江阴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江阴银行”)再度成为市场焦点。

4月22日,江阴银行发布公告称,原董秘卞丹娟因年龄原因辞任,年仅35岁周晓堂被提名接任。

值得关注的是,若周晓堂任职资格顺利获监管核准,他将成为江阴银行最年轻的高管。

放眼江阴银行整体高管团队,年轻化,显然已是其核心代名词。如行长倪庆华为75后,其余4位副行长倪志娟、陈开成、王凯、王安国均为80后。

当然,这也是银行业整体趋势。例如,年初以来,“80后”白雨石首次以恒丰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拟)的身份亮相,将成为国内12家股份制银行当中最年轻的一位行长;“85后”杨轩被聘为贵阳银行副行长......而他们虽然相对年轻,但从业管理经验亦较为丰富,专业性亦更为突出。

如江阴银行新董秘周晓堂,其在江阴银行系统内部任职已长达9年,履职轨迹贯穿财务、运营与行政多个条线。具体来看,其在2012年参加工作便任职于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 ,之后于2016年5月加入江阴银行,历任证券事务代表、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助理、综合办公室副主任、支行行长、营业部主任等职务,在升任董秘之前任党委办公室主任兼董事会办公室主任。

据江阴银行公告,周晓堂已取得深圳证券交易所颁发的董事会秘书资格证书,熟悉履职的相关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具备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和从业经验,其任职资格符合《公司法》《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及其他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正如业内分析称,银行高管年轻化所体现的不仅是一场行业的“年龄革命”,更反映了银行在数字化转型和市场变化中的应对策略。如年轻高管通常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和灵活的思维方式,能够更好地应对数字化与市场化挑战;银行业内部转型加速,也需要新一代高管带来新思维和新战略......

江阴银行近年来的经营情况,便可以体现一二。

资产破2000亿,营收净利持续双增

资产层面,在江阴市去年GDP首破5000亿的同时,江阴银行去年末的总资产规模也首次突破2000亿,达到2002.32亿。其中,生息资产平均余额也创纪录地达到1848.71亿,贷款占生息资产比重达到64.74%。

值得关注的是,江阴银行2024年存贷款规模也均保持稳定增长,其中贷款余额1241.3亿元,同比增长7.61%;存款余额1518.26亿元,同比增长9.06%。

业绩层面,截至2024年末,江阴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9.62亿元,同比增长2.51%;实现归母净利润20.37亿元,同比增长7.88%。

最新发布的2025年一季报数据显示,江阴银行依旧保持着“双升”格局:2025年1~3月,实现营业收入11.27亿元,同比增长6.0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7亿元,同比增长2.22%。

虽然相对于某些银行双位数增势稍显逊色,但是从整体上市银行表现来看,江阴银行的表现依旧不俗。

从盈利指标来看,江阴银行的盈利能力也是较为强劲的。截至2024年末,江阴银行的ROE达11.55%、ROA达1.05%,在上市银行较为领先。

另外,引人注目的是,在大多数银行非息收入大幅度收窄的背景下,江阴银行的非息收入竟逆势而上,2024年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达到9667.4万元,同比大幅增长20.74%。

能够在市场表现大都低于预期的情况下“脱颖而出”,得益于江阴银行近年来在业务、收入结构方面的持续优化。

秉承“市场精耕细作、管理精打细算、项目精雕细琢”的经营理念,江阴银行立足本地特色,不断深耕市场,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拓展中间业务收入,全面推动降本增效。

收入,江阴银行“稳”了。

多管齐下,不良率连续三年低于1%

经营业绩所呈现出的穿越周期之“稳”,必然也是基于稳健的资产质量之上。

江阴银行的不良率已连续三年保持在1%以下,且稳中有降。2022年-2024年,江阴银行的不良率分别为0.98%、0.98%、0.86%;且同期的拨备覆盖率为469.62%、409.46%、369.32%,虽有所变动,但始终保持在上市银行前列。

结合江阴银行近年来的相关举措可以看到,其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着较低的不良率、较高的风险抵御能力,与其多管齐下的风险管控手段以及在数字化方面的持续创新有着密切的关联。

据悉,江阴银行自上而下一直坚持“控制风险就是减少成本”的风险理念,强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运用数字化手段强化风险识别与预警,夯实合规文化建设,确保金融运营安全稳定,为盈利可持续增长提供坚实的风控保障。

如在内部体制管理方面,江阴银行持续强化风险管理岗位职责,明确前台营销、中台风控、后台内审部门职责,加大风险管理绩效考核与违规追责力度,积极普及全员风险文化意识,筑牢风险入口把关、过程控制和事后监督三道防线。

与此同时,江阴银行还持续开展各类风险排查,扎实推进风险防控“三大行动”,持续关注房地产、政府隐债等重点领域风险,动态更新排查风险台账,及时跟踪风险化解进度,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进一步降低风险敞口,提升风险应对能力。

数字化创新层面,江阴银行打造了数字化风险预警平台,进一步夯实了全行风控能力,促进风险管理更加智能化,全面提升精准风控能力。

稳、精、进,便是江阴银行稳健经营的核心法宝。

精益求“进”,五篇大文章成果显著

当然,这也是行业的一致追求。

面对复杂而多变的经营环境,近年来市场最常提及的就是:业绩穿越周期的“稳”、业务管理方面的“精”,金融服务的“进”。

通过江阴银行的业绩数据,可以感受到业绩之“稳”、风控之“稳”;在“精”与“进”之间,江阴银行的成效也同样直观。

以儿童友好、家庭幸福、银龄关爱、爱心妈妈四大主题网点为支点,联动社区、企业、医疗机构等多方力量开展活动、完善服务,江阴银行今年以来所构建的全龄段、多层次特色金融服务矩阵,便是一大体现。

聚焦“一老一小一家庭”群体需求,江阴银行儿童友好主题网点以3—12岁儿童及其家长为核心,打造集“趣味、实践、守护、陪伴、成长”于一体的“金融+教育”实践基地;家庭幸福主题网点聚焦青年客户及新婚家庭群体,推出“幸福+蓄能计划”;银龄关爱主题网点聚焦开发适老化服务和产品;爱心妈妈主题网点则以“关爱女性、服务家庭”为核心,满足妈妈群体及其家庭多元化金融需求。

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江阴银行主题网点服务儿童523人次,新增儿童家庭客户80余户;老年客户AUM50万元以上客户增加51户、AUM提升3466万元。

细化客群分层分类管理,通过丰富专属产品、细化客户活动及权益体系、完善考核机制等,金融服务能力越发“精”而“进”。

且并不仅体现与此。在金融“五篇大文章”战略引领下,江阴银行持续充分发挥网点与人员优势,聚焦服务重点领域客户,在不断加大对制造业和优质民营小微企业服务力度的同时,逐步扩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投放,推动制造业贷款、民营企业贷款实现稳步增长。

如聚焦“生意、生活、生命”三大领域,打造15个银政共建智能数字平台,赋能智慧金融深入民生;依托三大财富中心,优化资产配置,推动理财业务向精细化、专业化升级;紧扣江阴市“345”产业集群需求,创新推出专属金融产品,持续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金融动能......截至2024年末,江阴银行信贷客户数超9万户,绿色、普惠小微和民营企业贷款增速持续高于全行贷款增速。

能够看到,愈发“年轻化”的江阴银行,以地方经济需求为导向,通过科技赋能、政银协同、产品创新和风险管控的有机融合,早已开辟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定位清晰、科技先行、灵活创新、生态共建,未来的江阴银行,更值得期待!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