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这场研讨会聚焦刑事案件律师辩护改革


如何将“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的重大部署转化为提升人权司法保障水平的生动实践?如何立足超大城市治理实际,破解实践难题,实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质效飞跃?
7月24日,“落实刑事辩护制度,强化人权司法保障”研讨会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张江办公点举行。本次研讨会聚焦“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主题,由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联合主办,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上海市律师协会承办,上海市浦东新区司法局协办,旨在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汇聚智慧、总结经验、凝聚共识,为深化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会长贾宇表示,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对于推动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正确看待律师辩护和司法效率的关系,明确律师积极有效辩护能减少因事实不清、法律适用错误引发的司法资源消耗,从而提高审判质效。要坚持以审判为中心,切实发挥律师在刑事案件审判中的实质性辩护作用。保障律师合法执业权利,加强“控、辩、审”三方的分工和制约,通过专业化的诉讼活动、高质量的法庭审理发现事实真相、准确适用法律。要持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升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实效。拓展律师辩护覆盖范围和深度,创新律师参与社会治理路径,强化数字赋能,确保公平正义可感可触。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秘书长周加海表示,深化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是落实中央改革部署的重要举措。要拓展覆盖维度,探索推动辩护全覆盖从审判阶段向审查起诉阶段、侦查阶段延伸,实现诉讼全链条覆盖。要提升实质效能。强化值班律师权利保障,为值班律师更好发挥实质作用提供支持;健全法律援助律师质量管控机制,推动“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化。要强化协同保障,完善律师执业权利立法保障,推动司法机关落实庭审实质化、文书说理等要求,构建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格局,以个案公正夯实司法公信力。
上海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宋烈介绍了上海自2017年试点以来取得的成效,深入剖析了审判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制度体系,强调要直面律师有效履职、案件适配度、信息壁垒等挑战,坚持以问题导向提升工作实效,聚焦关键,开展分层分类试点,分区域分步骤深化全覆盖,优化资源保障,破解瓶颈问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劲松介绍了浦东新区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的概况及成效,表示要始终坚持党对刑事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确保改革方向正确;大力培育新时代专业化刑辩律师队伍,提升队伍适配性与履职能力;强化配套支撑,为改革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朱丹,上海市浦东新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黄爱武,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教授、博导、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学术顾问、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主任顾永忠,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律师工作联络处处长郭魏围绕第一议题作与谈发言。

开幕式后,来自最高人民法院、上海市委政法委、沪苏浙等地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的实务专家以及来自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同济大学、四川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学者,京沪鄂资深刑辩律师等40余位代表,围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的工作机制”“罪与非罪争议案件中的律师辩护”“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的律师辩护”“减刑、假释案件中的律师定位和作用”四个核心议题,就如何搭建相关配套的工作机制以保障“委托律师+法援律师”的辩护全覆盖范式与“有效辩护全覆盖”,如何在罪与非罪的案件中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益以及辩护律师的执业权利,如何在认罪认罚从宽的制度配置下充分发挥律师辩护职能,如何有效保障减刑、假释案件罪犯获得律师参与的权利等问题分别作了主旨发言与深入交流,剖析了当前存在的难点堵点,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教授、博导、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学术顾问、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主任顾永忠指出,此项改革的初衷是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并无直接关联。时至今日,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已成为刑事辩护制度发展的方向。即使目前认罪案件占比达85%以上,仍须保障律师辩护。上海浦东实现审判阶段律师辩护(非值班律师帮助)全覆盖,符合国际通行的公正审判标准和我国宪法要求;对值班律师与辩护律师实行差异化补贴机制,符合“多劳多得”的经济规律和疑难案件“精审细审”的司法规律。在司法资源尚不充分的条件下,这两项经验值得全国复制推广。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顾问田文昌建议,可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保障辩护律师有充分时间和条件进行实质性履职。对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他强调“见证不等于保证,法院权威性是破解控辩失衡核心”,片面追求起诉定罪率违背诉讼规律,需强化检法协作。减刑假释阶段,应重视律师提供专业法律帮助的价值。
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是建设更高水平法治中国、平安中国的基础性工程,对于提升司法文明程度、夯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根基意义重大。上海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和法治建设高地,自2017年启动试点以来,已基本实现审判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并在探索有效辩护、数字赋能、机制创新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本次研讨会是深化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改革进程中的一次重要思想碰撞与实践交流。
下一步,上海法院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凝聚共识,深化协作,在更高起点上系统谋划、攻坚克难,着力破解资源瓶颈,优化办案流程,强化数字赋能,健全制度规范,持续推动律师辩护从“有人辩”“有形覆盖”向“有效辩”“有效覆盖”深化发展,不断提升人权司法保障水平,为实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贡献力量。
原标题:《如何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这场研讨会聚焦刑事案件律师辩护改革》
栏目编辑:顾莹颖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宋宁华
- 本文分类:实时讯息
- 本文标签:律师 刑事案件 浦东新区 上海市 司法 司法局 中国 制度
- 浏览次数:0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5-07-27 08:22:00
- 本文链接:https://m.kqjh.net/news/k9DLqwJZ1m.html
- 上一篇 > 京剧名家李保良:喝着泉水长大,很荣幸传递这份对泉水的感情
- 下一篇 > 第9号台风“罗莎”加强为台风级 未来对我国海域无影响
- 他播下了一粒树的种子,也唤醒了整座城市的希望——访埃及亚洲研究与翻译中心主任艾哈迈德·穆斯塔法 2025-07-27
- 如何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这场研讨会聚焦刑事案件律师辩护改革 2025-07-27
- “与中国合作,就是投资未来”(见证·中国机遇) 2025-07-24
- CBRC金融强国论坛:跨境金融,金融人才与向西开放 2025-07-23
- 专访|全球文明倡议是中国对世界的宝贵贡献——访秘鲁国会议员弗拉维奥·克鲁斯 2025-07-21
- 郑钦文右肘手术恢复期预计3至4周,如康复顺利仍可参加美网 2025-07-21
- 社评:建议美国一些人到链博会现场看一看 2025-07-17
- 5.3%GDP增速背后: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大幅增加,已超过50% 2025-07-15
- 于两种感受间读懂中国信心(评论员观察) 2025-07-15
- 日系车企半年考:日系“合资新势力”突围道阻且长 202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