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网站导航
首页 实时讯息

美妆批发,有机会重新崛起吗?

发布时间: 2025-07-23 16:16:00 阅读量:0

文|未来迹FBeauty

作为闻名全国的商品批发中心,武汉汉正街在上世纪创造了数不清的财富故事,是美妆日化、服饰杂货及各类小商品的重要线下集散地。

《FBeauty未来迹》走访发现,这条百年老街上的美妆批发商们,正试图激荡变局中找寻新的活法和新的价值。而这,也是整个美妆产业生态深度变革的时代注脚。

武汉汉正街:和主播“联姻”,与CS店“分手”

在过去起码十年时间中,批发市场在美妆零售的长链条中,干的都是“脏活累活”。

他们一边上接品牌方、经销商、代工厂,以低价、灵活、丰富的供货优势承担着美妆线下零售“毛细血管”功能;另一边也因窜货、水货、假货等“灰色操作”成为整个零售链条最不受人待见的一环。

当下,批发市场仍然承担“蓄水池”与“中转站”的双重功能。

“诸多品牌面临产能过剩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困境,当电商渠道或代理商出现货品滞销时,必然需要寻找新的流通出口,而批发市场正是最核心的承接方。”对于批发市场的价值,山西普丽生联合创始人张黑只告诉《FBeauty未来迹》:“其本质从未改变——依靠价差盈利的生意场。”

但有所变化的是,随着零售市场结构进一步扁平,美妆批发生意也随之转型:

上游端,由于国际名品“无利可图”,批发档口目前90%都是国货美妆,利润最高的当属白牌和新锐彩妆。

某美妆批发店内的护肤彩妆品牌

“货源都不是问题,关键是有没有利润可赚。”一位档口老板说:“国际名品在山姆、跨境电商的零售价和我们进货价差不了多少,加上进口品退货流程复杂、售后成本高,最终实际收益与风险完全不成比例。”

另一位店主也表示,当前批发市场做生意集中在二、三线品牌以及专注线下市场的品牌,典型的比如国货美妆霞飞,“这类产品品质稳定、控价体系完善,既能保证正品溯源,又能让渠道各环节获得合理利润。”

与此同时,山东青春别墅采购经理李世国也观察到,近两年批发供应关系正在调整,部分批发商战略转型,通过发起名品与流量品的联合集采获取价格优势,利用这类产品维持客户粘性,同时搭配国潮或白牌产品提升利润空间。

这些白牌产品通常在批发市场采用“厂家直供+一件代发”模式,如KASIMAN隔离产品以25元批发价出货,终端售价可达200-300元。

某美妆批发店内的KASIMAN

在下游端,批发老板的核心客户也从化妆品店,转为对供应链灵活度要求更高的带货主播。

“一件代发,一折出货。”一位店主介绍到,档口目前可支持本地直播机构实时配送,也能根据直播预售数据“按销供货”,在实现“零库存运营”的同时,快速调整选品策略。而且为了解决品牌方控货、控价给主播带来的合规风险,批发老板甚至开发出了一套应对策略。

与此相对应的是,规模化的地方化妆品店正在与批发渠道渐行渐远。

唯伊嘉人连锁店总经理罗润梅表示,门店目前专注小众中高端进口品,考虑到品质保障和消费者信任度问题,已大幅减少批发市场采购比例转向线上采购,只会在批发市场进一些畅销的大众消费品、日化品用于促销引流或者补充货品结构。

美妆集合连锁店泊伊美汇品牌总监李锦表示,门店未曾和批发市场建立合作关系。河南化妆品连锁碧云天总经理张旭也告诉《FBeauty未来迹》,尽管专注国产品牌运营,但店内产品主要通过品牌直供或代理商渠道采购,几乎不涉及批发市场合作。可见,即便在“降本增效”成为运营关键词的市场环境中,美妆店老板们也没有盲目追求高周转率找批发市场拿货,对于正品和代理商服务支持的需求依然保持理性。

向两大方向转型,批发市场焕发新价值

事实上,传统批发模式早已开始深刻变革,其中临沂批发商城几乎是最早的一批。

2017年《FBeauty未来迹》在临沂发现,美妆批发商已经开始批量转型为电商直播&线下批发“双生意模式”。

比如一家拥有三层楼的美妆档口,一层是数量丰富的品牌和单品陈列,SKU可达上万个;二层被装修成直播间+物料设计中心,堆满了拍摄设备和等待上架的产品。几位主播白天黑夜两班倒,直播间几乎全天无休。

由于当时直播电商尚未全面兴起,批发商也多是刚刚开始开始摸索,选品、主播话术、直播套路包括直播间装修都还不太成熟,但这种新尝试让批发商无需开店,直接从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的“中间环节”一跃成为“零售方”,部分人吃到了直播电商的第一波红利。

除了直播电商之外,临沂批发市场还在“走出去”,朝跨境电商转型。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临沂已经入驻2.7万跨境商家,进出口764.7亿元,同比增长23.1%,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68.1%,甚至去年还在马来西亚开了一家兰华(马来西亚)海外商城。

当然,这样的转变需要依靠多方力量推动。但从“临沂模式”可以看到的是,主动变,才可能留下位置;固守旧逻辑,只会越来越被边缘化。

批发市场曾是流通体系蓬勃发展的象征,但在当下,这套逻辑已经被撕裂了。首先,利润正在被掏空。电商平台、社区团购等新渠道让商品价格高度透明,压低空间一寸寸缩小。批发商门槛越来越薄,利润几乎所剩无几。

接着,客户悄然流失。大型商超和连锁体系无需依赖批发市场,自建供应链实现货源掌控。永辉、大润发、山姆、各地连锁超市和CVS纷纷打起自有品牌牌局,产品由自己选、自己造,批发市场再无切入机会;最后,经销商也在发挥自身服务优势,尽力绕开批发市场避免利润被分走。

换句话说,传统批发商在零售业供需关系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不转型就将面临萎缩甚至淘汰。这种转型既包括生意模式、生意形态的转型,也包括上下游客户关系、生意价值的转型。从临沂商城和武汉汉正街的案例可以发现:

前者是做集配中心、电商仓、直播基地,跨境平台,从密集交易场景走向多元化平台,从靠人流到靠流量,从拼地段到拼系统;后者是发挥灵活、丰富的生意优势,顺势而为找到全新的买家和卖家。

这说明,无论集多方之力的集体转型,还是在时代洪流下的微小转向,都有意义。

去年11月底,国家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推动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以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围绕实现到2027年的总目标,确定了4方面任务和8项重点工程。其中明确点出两点:

一是推动商贸流通创新转型。实施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加快零售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品牌连锁、即时零售;实施批发业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商品市场改造升级,打造集成、开放的平台生态。

二是加快商贸流通开放融合发展。实施内外贸一体化工程和流通领域世界一流企业培育工程,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引导商贸流通企业融合发展,拓展全球营销和物流网络。

虽然国家行动计划对批发业的改造指向平台化、大方向,但每个档口老板都能感受到:传统批发市场的黄金时代早就过去,但新批发生意的机会也正在到来。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