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只能治慢病?这场学术会议上有答案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李珩
5月23日,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危重症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渝举行,专家学者们深入探讨了中医急危重症医学的前沿动态与实践经验。
据了解,此次大会以“传承守正,创新发展”为主题,分为1个主论坛及脓毒症防治与脏器功能保护、经典传承与危重病救治、外感热病/疫病防治、循证医学/数智技术急救应用、急救护理创新、基层急救技术的应用实践、青年论坛—传承成长7个专题分论坛,内容涉及脓毒症救治、经典方应用、疫病防控、智能化技术等多个前沿领域。


活动现场
会上,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重庆市中医院院长吴斌介绍,中医急诊作为中医临床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应对急危重症、抢救突发危急病症的时代使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黄星垣为代表的重庆中医专家,率先在国内开展中医急症理论与实践探索,提出了“毒邪致病”理论,并研制出“清气解毒针”“参麦针”等代表性注射制剂,其主编的《中医急症大成》,为现代中医急诊学科建设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历史实践证明中医在急危重症救治中‘能打仗、打胜仗’。”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陈俊峰表示,当前,全球公共卫生挑战频发,急危重症救治亟需中西医协同,比如,安宫牛黄丸醒脑、参附汤抗休克、针灸止痛等中医技术,需通过更多循证研究,成为急诊常规方案;用大数据分析急诊诊疗规律,用AI优化方剂配伍等。他透露,学会将启动“中医急诊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让青年医生既懂《伤寒论》辨证,又能操作现代急救设备。
市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王世纯称,近年来,重庆大力推进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构建了以市中医院等为核心的中医急危重症救治体系,积极探索中西医联合救治机制,推动名方古法与现代科技协同,为急危重症患者争取“黄金救治时间”,也为全国中医急诊建设贡献了“重庆经验”。
当天,国医大师陈绍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等专家还深入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救治急危重症的创新路径,推动中医药在重症感染、多器官衰竭等领域的独特优势转化为临床实效。

陈绍宏

刘清泉
针对基层医疗痛点,会议特别设置“基层急救技术应用”专题,旨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急诊科组织建设及急救能力,缩短城乡医疗差距,让更多民众在家门口获得高效、优质的急救服务。
(受访单位供图)
- 本文分类:实时讯息
- 本文标签:中医 急诊 重庆 危重症 中医药 基层 技术 重庆市
- 浏览次数:0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5-05-24 17:45:00
- 本文链接:https://m.kqjh.net/news/0o5gyPdDne.html
- 上一篇 > 醒醒!“能量石”不治病,致癌
- 下一篇 > 特朗普“补刀”:哈佛很多学生连“2+2”都不会做
- 中医只能治慢病?这场学术会议上有答案 2025-05-24
- 自贸区试验田持续耕耘 2025-05-23
- “神奇生物”,出没重庆 2025-05-22
- “L4级自动驾驶+PPB级检测”技术融合 重塑燃气安全智能巡检新范式 2025-05-20
- 5月18日要闻速览 2025-05-18
- 看电影,巨幕厅该怎么选?(信息服务台) 2025-05-17
- 千年药乡借东风 邵阳中医药产业抢滩粤港澳大湾区 2025-05-12
-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市域实践①|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深度融合 两江新区三端发力探索双招双引新模式 2025-05-12
- 荆楚粮油香飘山城!42家湖北粮企入渝斩获14.7亿元订单 2025-05-09
- 权威发布|中西部首部跨境金融专题报告发布 重庆金融开放水平居中西部前列 2025-05-08